close
猴子理論
一個猴子實驗如下:
把五隻猴子關在一個籠子裡,籠子上頭有一串香蕉。
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裝置,若是偵測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
把五隻猴子關在一個籠子裡,籠子上頭有一串香蕉。
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裝置,若是偵測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
馬上就會有水噴向籠子,這五隻猴子馬上會被淋濕。
首先有隻猴子想去拿香蕉,馬上水噴出來。
每隻猴子都淋濕了,每隻猴子都去嘗試了,
發現都是如此。於是猴子們達到一個共識:
不要去拿香蕉! 因為有水會噴出來!
後來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一隻猴子換掉,
換一隻新猴子(稱為A猴子好了)關到籠子裡。
這隻A猴子看到香蕉,馬上想要去拿,
結果被其他四隻舊猴子海K了一頓。
因為其他四隻猴子認為新猴子會害他們被水淋到,
所以制止這新猴子去拿香蕉。
這新猴子嘗試了幾次,被打的滿頭包,
還是沒有拿到香蕉,當然這五隻猴子就沒有被水噴到。
首先有隻猴子想去拿香蕉,馬上水噴出來。
每隻猴子都淋濕了,每隻猴子都去嘗試了,
發現都是如此。於是猴子們達到一個共識:
不要去拿香蕉! 因為有水會噴出來!
後來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一隻猴子換掉,
換一隻新猴子(稱為A猴子好了)關到籠子裡。
這隻A猴子看到香蕉,馬上想要去拿,
結果被其他四隻舊猴子海K了一頓。
因為其他四隻猴子認為新猴子會害他們被水淋到,
所以制止這新猴子去拿香蕉。
這新猴子嘗試了幾次,被打的滿頭包,
還是沒有拿到香蕉,當然這五隻猴子就沒有被水噴到。
後來實驗人員再把一隻舊猴子換掉,
換另外一隻新猴子(稱為B猴子好了)
關到籠子裡,這隻B猴子看到香蕉,當然也是馬上要去拿,
結果也是被其他四隻猴子K了一頓。
那隻A猴子打的特別用力 ,(這叫老兵欺負新兵 呵呵!)
B猴子試了幾次總是被打的很慘,只好作罷~
後來慢慢的一隻一隻的,所有的舊猴子都換成新猴子了。
大家都不敢去動那香蕉,但是他們都不知道為什麼,
換另外一隻新猴子(稱為B猴子好了)
關到籠子裡,這隻B猴子看到香蕉,當然也是馬上要去拿,
結果也是被其他四隻猴子K了一頓。
那隻A猴子打的特別用力 ,(這叫老兵欺負新兵 呵呵!)
B猴子試了幾次總是被打的很慘,只好作罷~
後來慢慢的一隻一隻的,所有的舊猴子都換成新猴子了。
大家都不敢去動那香蕉,但是他們都不知道為什麼,
只知道去動香蕉會被人扁。
這就是「傳統」的由來。
當你接受某種環境的制約而失去反省及思考能力時
將永遠不會有新的解決方法
個人的能力就成為負成長
長此以往將成為窠臼
也就會變成"不長進"
可怕喔~
傳統不去反省它,就沒有價值!
讀猴子理論有感
近幾年台灣各方面的停滯不前,已經不是單純政治不穩定,或甚麼統獨之類的問題,這裡面一定有一些文化層面的因素把我們的視野與想法綁住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不禁悲從中來,因為我想如果沒有誰跳出來帶領大家改變那些習以為常的所謂傳統文化,那麼你我有生之年,甚至我們的第三代,將看不到台灣的未來,為甚麼大多數的小學生平常上學總是要三催四叫,但是週末放假又會七早八早起床,這現象普遍存在亞洲的國家如日本、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其中的關聯性。 凡是受到偉大的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父母骨子裡多半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怎麼樣才能讓大部份的父母接受行行出狀元,每個行業都應該被尊重與培植,而不是焦點老是放在那些所謂高科技產業。您知道德國為了做到如今你看到的各行各業被尊重,總共花了多少年嗎?你猜看看!一個令人吃驚加沮喪的數字──200年!而且這還是一些有識之士不畏傳統力量與既得利益者的反撲勇敢登高一呼,才有可能在兩百年後的今天成就工藝與高科技並駕齊驅的德國,縱使他挑起兩次世界大戰與戰敗後的蕭條!!反觀台灣,我們的文化與傳統的反思在那裡?到底是那些文化特質我們必須要革除?個人試著提出如下:
>>
>> 1. 短視投機
>> 2. 自私自利
>> 3. 鄉愿!怯於挑戰權威
>> 4. 要求不精準凡事差不多
>> 5. 不守法
>> 6. 喜好劃小圈圈
>> 7. 自相殘殺
>> 8. 不會協同作業
>> 9. 公民教育與素養欠缺
不久前曾經讀一篇有關韓國三星集團反敗為勝的文章,其中提及三星同仁間問候有兩大禁忌,一不準問那裡人,二不能問那個學校畢業,它的目的是避免搞小圈圈而影響用人唯才的判斷。學者專家應該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到底是甚麼因素讓一個幾乎在1997幾乎財政破產的韓國趕過台灣,而我們當時是那麼的自豪於所謂台灣奇跡!
如果我們好好檢視30年前的時空背景,其中那些是我們的努力?那些是運氣?那些是競爭對手的輕忽?比賽還在進行中,我覺得我們還有機會贏,而且不必讓我們熱愛的美麗之島付出慘痛的代價,就算還要好幾個200年,我覺得更須要很多的選手,一棒接一棒的向前跑,讓台灣重回福爾摩莎。
>>
>> 1. 短視投機
>> 2. 自私自利
>> 3. 鄉愿!怯於挑戰權威
>> 4. 要求不精準凡事差不多
>> 5. 不守法
>> 6. 喜好劃小圈圈
>> 7. 自相殘殺
>> 8. 不會協同作業
>> 9. 公民教育與素養欠缺
不久前曾經讀一篇有關韓國三星集團反敗為勝的文章,其中提及三星同仁間問候有兩大禁忌,一不準問那裡人,二不能問那個學校畢業,它的目的是避免搞小圈圈而影響用人唯才的判斷。學者專家應該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到底是甚麼因素讓一個幾乎在1997幾乎財政破產的韓國趕過台灣,而我們當時是那麼的自豪於所謂台灣奇跡!
如果我們好好檢視30年前的時空背景,其中那些是我們的努力?那些是運氣?那些是競爭對手的輕忽?比賽還在進行中,我覺得我們還有機會贏,而且不必讓我們熱愛的美麗之島付出慘痛的代價,就算還要好幾個200年,我覺得更須要很多的選手,一棒接一棒的向前跑,讓台灣重回福爾摩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